2007年4月23日星期一

“十可惜”

十可惜說出現在日本元祿十二年(1699﹐康熙38)的《事林廣記》刻本裡﹐在丁集卷五的勸學門下。這個日本古版本的字很清晰﹐但是很多字的右下角有日文的假名音讀標記﹐是為了方便古代日人閱讀。由於是日人翻刻﹐漢字也時有因變形而難認的情形。

類書
《事林廣記》的內容也真是五花八門﹐儼然一個囊括萬有的宋元維基百科wikipedia)。作為大型民間類書﹐它求廣度而不求深度﹐雖然那時沒有點擊率一說﹐但同理是希望以內容的廣泛與通俗來在市井民間求得讀者。《事林廣記》的現有三個海內外版本﹐內容差別不小﹐詳細情況不贅述了。我手頭的中華書局本子收了兩種﹐就是這個日本版本和元朝的鄭氏積誠堂版本。我也細翻了鄭氏積誠堂版本﹐在那裡面找不到十可惜說﹐更沒有勸學門

日本元祿刻本裡﹐繁簡字也常常混用。為了方便﹐我這裡統一抄成繁體字﹐並加以句讀。原文輯錄如下﹕

十可惜說


予常自訟。少年不學。寡聞淺識。悵悵何之。今老矣。無所用於世。然知不學之過。亦可以救其失。嘗於里閈間見諸後生各盛飾其衣巾。為闤闠之游。因語之曰。先生相與言則以仁與義。市井相與言則以財與利。當此妙齡。自荒干嬉。古人輕尺璧重寸陰。言君子當競辰來之遲去之速。棄而不學。重可惜也。亦聞昌黎先生有此日足可以惜之篇。因為十可惜之說以告之。左朝奉大夫延平張憲武著。

古人貧不能自給。有帶經而鋤者。有負薪拾黍而誦者。今之人飽食煖衣自暇自逸。一可惜也。
古人不遠千里負笈求師。今人有賢父兄教之。而不從。或閭里間有賢師友不知親近。二可惜也。
古人手自鈔寫。夜以繼日。常苦無書。今人有見成印本。藏之萬卷。堆案盈几。不知誦讀。三可惜也。
古人三年通一經。三十而五經立。自少唯以讀書為務。今當少壯。有書不讀。日月逝矣。四可惜也。
古人聚螢映雪讀書。今人當簡編可舒卷之時。有燈火之可親。而遊談無根。博弈是娛。五可惜也。
人之生有不見日月者。有不聞雷霆者。今後生耳聰目明。又各稟智慧之質。不知讀書。則趨向之不知。義禮之不講。殆將與聾者盲者等爾。是為六可惜也。
人有身則有丁。有丁則有役。今後生或有父母代其勞。或承閥門之舊。無丁役之籍。然有書不讀。與閭間畎畝人等爾。七可惜也。
人患家世之舊不聞詩禮之言。故或為農圃或為工商。今人生儒家。少襲箕裘之緒。有書不讀。使父祖之業至此而墜。八可惜也。
人患藏修無所。今有上庠有鄉校可以從師。然巍冠博帶出悅紛華。名曰士人。其實一經不通。一辭不措。有玷先聖。九可惜也。
人有君臣父子之大倫。忠孝仁義之大節。今後生不學習。非則大倫大節俱掃地矣。揚雄曰。人而不學。雖無懮。如禽獸何。十可惜也。

這篇文章的基本修辭是用條件很好但不用功的今後生與有志于學的窮古人做對比﹐結果把今後生比下去了。勵志的意圖固然明顯﹐但這裡面沒什麼內在的道理可講﹐也談不上對求知本身的肯定。——“今後生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是在浪費家族成本﹐日後做官不成﹐賺不回收益﹐就虧本了。——雖然還要扯上聖賢大道理來勸學﹐但骨子裡已經是十足商人式 ﹑市井化的了。如果用白話改寫﹐倒更象日後話本小說裡精明的嘮叨。

這個張憲武是南宋延平人﹐曾寫了《勸學錄》六卷。十可惜說可能是其中的一部份﹐被編類書的發現了賣點﹐給 copy n' paste 過來了。

© Copyright by Dun Wang (王敦).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权拥有者:Dun Wang (王敦)。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