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林黛玉”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林黛玉”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07年3月12日星期一

The Toughness and Color of Writing--E.B.White/ 简练的好处

Write with nouns and verbs, not with adjectives and adverbs. The adjective hasn’t been built that can pull a weak or inaccurate noun out of a tight place…. [I]t is nouns and verbs, not their assistants, that give to good writing its toughness and color. (E. B. White, The Elements of Style, 3rd Edition)

写文章时,名词和动词最鲜明有力,因此不要用过多的形容词和副词来修饰。这个道理其实好懂。谁都知道大海是蓝的,血是红的,麦子是黄的,因此写下了“大海”、“血”或“麦子”以后,颜色已经包含在里面了。即使是“血海”、“麦浪”,也无须用鲜红或金黄来修饰,除非是为了故意的效果。

《红楼梦》里的对话,美轮美奂。从话锋里尽可以想象林黛玉有多酸,袭人有多诡秘,平儿有多恭敬,凤姐何等精明。可是,曹雪芹根本不用“酸”、“诡秘”等字眼。所有人说话,都是不加分别的一个动词“道”。最多是两个字,“笑道”。

再举个例子,《史记 · 循吏列传》里对石奢的记述只有这么一小段: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一百二十六个字,就把一个充满了内心挣扎的人物永传千古了。不光没有用形容词,而且连事情也是挑选最重要的关头才写下来。石奢追到父亲时心理活动怎样,说了什么,楚王的心情如何,石奢自杀前有怎样的痛苦挣扎,都不提。把一个不简单的人物“传略”到如此简略的程度,却能震撼千古以后的读者,说明了简练的好处,也说明了简练的不易。

© Copyright by Dun Wang (王敦).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权拥有者:Dun Wang (王敦)。

2007年2月1日星期四

庄子 山木 木石姻缘/ Chuang-tzu (Zhuangzi)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孟子说,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里的不是指情感,而是状况、命运、自然等。庄子讲万物之情,人伦之传,也是在讲物性人性都在里面。让我 想起了红楼梦里的石兄。石头兄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是因为但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落在无材二字上。这让人又回到庄子,山中大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无材不材不尽相同,细微之处耐人寻味。

由木及林,又想到林黛玉和木石姻缘。显然,林妹妹没有“终其天年”就不幸夭亡了。这个悲剧又让人回过头来注意庄子前文里面的“杀”字和“处”字。正如庄子的学生问的,“先生将何处?”


庄子说的“一龙一蛇,与时俱化”十分潇洒,用庄子自己的话叫逍遥、神、浮游等等,now a dragon, now a snake。 又让我联想到石与玉的转化了。“佛祖说法、顽石点头”的“顽石”与鲜明莹洁的“美玉”竟然也可以是一体,难怪石兄得以终其天年。


没时间写成一篇文章了,就到这里,算是读书笔记吧。

© by Dun Wang (王敦).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权拥有者:Dun Wang (王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