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德国公使克林德”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德国公使克林德”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07年7月1日星期日

News in 1900/ 庚子国变之一粟


附图:入侵者各国的军旗和兵士。(从 Wikipedia 上找到的)



找到了一则海外华人报章的评论——见于旧金山的《中西日报》,1900年6月1日,星期一。

咄咄逼人

初四日德京伯靈城來電云。現中國拳匪在直隸山東等處作亂。專與外國人為難。時有焚殺劫擄之事。各國人民被其害者不少矣。惟未聞有害及於我德國之人。使拳匪永無害及於我。不論禍亂如何。我亦終不過問。倘若稍有波及于我國之人。我即調兵直入中國。以平拳匪。至於此時。亦不必問中國肯與不肯云。各強國垂涎中國久矣。即無事故。尚欲挑釁。今當匪黨擾亂。彼更有所藉口。若中朝不即設法剿滅。行見各國以平亂為名。調兵入內地各據一方。當此內亂外侮相並而起。試問中國何以禦之。時勢至此。吾恐大事去矣。尚有何滿漢人之別。新舊黨之分。並有何祿位之可戀。身家之可顧哉。譯錄至此。不禁為之投筆興嘆。

后来的事态说明德国人不仅仅是在说硬话而已。不久,由于发生了德国公使克林德
Baron von Ketteler参与群殴并身亡一事,德国总算找到了难得的借口,不仅“调兵直入中国”,而且由德国的瓦德西(Alfred Graf von Waldersee)做八国联军的统帅。侵略者蹂躏了北中国并与清政府签约后,醇亲王载沣——光绪皇帝的弟弟,溥仪的生父——还不得不于年为克林德一事赴德国“谢罪”。这则新闻评论出现在《中西日报》上时,克林德还没有死,八国联军也还没有打到天津,但这位当时的海外作者已经清楚地判定:大事去矣。

© Copyright by Dun Wang (王敦).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权拥有者:Dun Wang (王敦)。

2007年1月9日星期二

醇亲王载沣和溥仪、溥杰

醇亲王载沣(18831951),清摄政王,光绪皇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1901年为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杀的德国公使克林德(Baron von Ketteler)“谢罪”而赴德国,才十几岁。照片摄于1907年,牵手站着的是溥仪,抱在怀里的是溥杰。

Second Prince Chun and his two sons, Puyi on the right and Pujie sitting on father's legs, photo taken in 1907. In 1901 he was appointed Ambassador Extraordinary by the imperial court to Germany, to "apologize" for a "conflic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Boxer uprising. In 1908 his son Puyi was chosen to become the last emperor; he became the Regent. Three years later, China turned into a Repub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