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东亚”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东亚”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06年12月9日星期六

Our first department chair, John Fryer (1839-1928)

傅兰雅(John Fryer),出生于英国肯特郡海斯镇(Hythe, Kent)一穷苦牧师家庭。翻译家,传教士。在将19世纪西方科学引入中国方面,他的成就无人可比。从1868年起到1896年二十八年时间,他在清政府的重要洋务机构,江南制造局任翻译馆的主管。与中国同事一起,傅兰雅翻译了大量科学与工程学读本,经手的翻译超过百种。1874年,参与创办中国第一所科学学校——格致书院;1875年主编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份科学杂志——《格致汇编》;1885年创办近代中国第一家科技书店——格致书室。清廷为表彰傅兰雅,特赐他三品头衔。详情参见王扬宗:《傅兰雅与近代中国的科学启蒙》(科学出版社,2000)。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896年傅兰雅离开江南制造局,去了美国加州大学,执教于伯克利(Berkeley),一直到191475岁才退休。其间他创立了东方语言系(Department of Oriental Languages),成为第一任系主任。此系现在名为东方语言与文化系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也是笔者做博士研究的地方。在遗嘱里,他把自己超过两千册的个人手稿和藏书捐赠给加州大学,成为加大收集东亚图书的开端。后来在1947年发展成为加大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东亚图书馆(East Asian Library)。

2006年11月26日星期日

李鸿章大人























Li Hongzhang (1823-1901) was a Chinese general who ended several major rebellions, and a leading statesman of the late Qing Empire. He served in important positions of the Imperial Court, once holding the office of the Viceroy of Zhili 直隸總督. He was best known in the West for his diplomatic negotiation skills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Beiyang Navy 北洋水師.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in 1949, Li had become a literary scapegoat for China's embarrassment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1895年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李鸿章成为众矢之的,暂时退出权利中心。他1896年先后访问俄、德、荷、法、比、英、美、加诸国。这第二张照片就是李鸿章在出访英国时拍的,与 Lord SalisburyLord Curzon 的合影。岁数大的那个洋人就是 Salisbury 爵爷,老谋深算,是大英的当朝首相。那位小爵爷叫 Curzon, 也不简单,出身贵胄,是外交部的干才,很快就要做印度总督了。

夹在这一只老狼一只幼虎中间,李大人安之若素。这位老爷子面相威严,身长一米八多,多次在虎口狼牙下抢救中国的权益。大清已经日薄西山了这是事实。其实,大英的殖民地统治何尝不是江河日下,风雨飘摇?

Curzon 日后就体验到印度总督也不好当了。老天有眼,做虎做狼也不能太舒服。

© by Dun Wang (王敦).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权拥有者:Dun Wang (王敦)。